从博弈论角度看“政府禁止办酒席”,一切都清楚了

前几天,执法人员奔赴酒席现场,给食物中撒盐,以浪费食物为代价不让办酒席,这件事引起了多方关注。 有些人不理解这个事情的背后逻辑,还从执法权、物权角度来看待这件事,还认为政府有越权之嫌,毕竟,就算浪费,也是老百姓自己的钱,为啥要官方出面干涉呢? 很多“老实人”感慨“苦酒席久已”,官方出手,终于给了老实人一个台阶。 其实,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一下,我们能明白政府的良苦用心。 办酒席+随礼,从整体效益来看,这是一场负和博弈。假如,大家办酒席的次数是均等的,譬如十个人的小圈子,人均办一次且参加者随礼1000元,那么,每个人一年都办了一次酒席请九个人来随礼,都参加了九次酒席,那么,每个人的随礼和收礼抵消,9000-9000=0,人人收益为零,但是,办酒席的钱却要由自己承担,相当于每个人损失了一次摆酒钱。 那么,什么人会在摆酒中产生收益呢?那就是摆酒次数更多的人。别人一年摆一次,我一年摆十次,9000*10-9000,我挣了81000元,完全覆盖了摆酒的成本且盈余不少;摆得少的人就损失了,我摆了一次收9000元,参加了18次,付出18000,年均损失9000元。 很明显,那个摆酒多的人挣到的钱,就是摆酒少的人损失的钱。这就形成了博弈的基本逻辑:我要远远比别人摆的次数多,我才有收益。这就形成了“踩踏式”摆酒,人人要把别人摆酒次数踩在脚下。 在“摆酒竞赛“的机制形成后,那些生娃要摆酒、母猪产仔要摆酒、买家具要摆酒的怪象,就是博弈之后的个体理性选择,看整体收益,反而是负数。 图片 这样不断巧立名目之后,谁受益呢?那些生娃多、母猪产仔多、买房子多、家人过生日多、买家具多、人丁兴旺然后白事也多的家庭,也就是“事儿逼”赚翻了。这就形成了“穷者越穷、富者越富”的财富分化效果。 大家都争着摆酒,次数更多的人才有光明的未来。都摆酒去了,还有正事吗? 图片 老实人吃亏,没钱的人吃亏,没“事儿”的人吃亏,而且会愈演愈烈。 这显然违背了共同富裕的准则啊,站在如此高度上,政府出手限制,是真正的大局观体现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400-800-88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690639981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经济参考网为用户科普个性化财经知识平台,带您学习理财知识,股票知识,基金知识,保险知识,想了解更多财经知识,就上经济参考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