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金融市场的大棋盘上,中小银行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。春节刚过,金融领域便有新动态,部分中小银行开始加大揽储力度,在陕西、湖南、山西等地,农商行、村镇银行等纷纷出招,或逆势上调存款利率,或推出大额存单等产品,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?
在 2 月 12 日,陕西麟游农商银行率先发布存款利率上调公告,从即日起到 2025 年 3 月 31 日,一年期利率上调至 1.70%,二年期达 1.90%,三年期更是提升到 2.15% 。无独有偶,同一天湖南桃源农商银行也发布公告,一年期利率上调至 1.6%,二年期为 1.7% ,不过需存入 5 万元以上才可享受该利率。山西陵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也不甘示弱,不同期限存款利率均有调整,20 万元以下与 20 万元及以上的存款利率档次划分细致。
回顾此前,据上海证券报 2025 年 1 月 1 日报道,多家中小银行上调存款利率或推出大额存单吸引储户,部分产品利率可达 3%。河南荥阳农商银行在 2024 年 12 月底上调存款利率,无锡锡商银行的大额存单三年期年利率达 3% 。甚至有中小银行通过隐蔽推出加息券,将存款产品前三个月利率拉升至 3% 以上。
从这些现象不难看出,中小银行在揽储上确实下足了功夫。但这仅仅是短期的市场策略,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行业背景?
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年初是揽储旺季,不少银行选择提高利率吸引客户存款,但这只是阶段性行为。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大背景下,存款利率下行才是大趋势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,中小银行因网点、品牌、客群基础等与大行存在差距,负债能力相对较弱,所以存款利率一般会高一些,但具体定价还受多种因素影响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表示,中小银行受规模、机构布局等因素制约,在吸收存款方面优势不突出,春节前后上调存款利率是市场化的选择。
对于中小银行而言,在当前形势下,长期维持高利率揽储并非长久之计。未来需做好资产负债管理,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来吸引客户。招联首席研究员、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强调,银行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,控制负债成本,尤其是中小银行,要加快转变经营理念,加强资产负债管理,保持发展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。
中小银行的揽储策略,不仅反映了当下金融市场的竞争态势,也预示着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。在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中,中小银行如何破局,值得我们持续关注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经济参考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huahuang.com/59170.html